制字详情
制
制字概述
〔制〕字拼音是(zhì),部首是刂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制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牛、冂、刂”,五行属火。
〔制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,左边是“未”,右为刀。“未”即有滋味,乐于裁制。本义是裁断;制作。
〔制〕字仓颉码是HBLN,五笔是RMHJ86,TGMJ98,四角号码是22200,郑码是MBLK,中文电码是0455,区位码是5438。
〔制〕字的UNICODE是U+523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046,UTF-32:00005236,UTF-8:E5 88 B6。
〔制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121,属常用字。
〔制〕字的近义词是造,异体字是剬、製、𠛐、𠛯、𠜔、𠜿、𠝁、𠝦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1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9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6頁,第3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征例切,音製。《說文》:裁也。
义又,《增韻》:正也、御也、檢也、造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禁制也。
义又,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太后臨朝稱制。【註】師古曰:天子之言曰制書,謂爲制度之命也。
义又,成法曰制。《左傳・隱元年》:今京不度,非制也。
义又,《禮・曲禮》:士死制。【註】制謂君命,士受命致死也。又,《禮・禮器》:大廟之內敬矣,君親制祭㊟〔「大廟之內敬矣」下有「君親牽牲,大夫贊幣而從」十字。原文作「大廟之內敬矣,君親牽牲,大夫贊幣而從,君親制祭」〕。【註】朝踐進血之時,君自斷制牲肝,洗于鬱鬯,祭神于室也。
义又,邑名。《左傳・隱元年》:制,巖邑也。
音又,叶音哲。崔駰〈達旨〉:隂陽始分,天地初制。皇綱云敘,帝紀乃設。
义又,《韻會》:浙,或作制。江名,在東陽。《莊子・外物篇》:自制河以東。
注解
〔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。
〔制〕字拼音是z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、刂。
〔制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,左边是“未”,右为刀。“未”即有滋味,乐于裁制。本义是裁断;制作。
〔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ì] ⑴ 规定⑵ 限定,约束,管束⑶ 法规,制度⑷ 造,作⑸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⑹ 古代帝王的命令⑺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;守~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征例切頁碼第136頁,第9字續丁孫
𠛐
異體𠜔、𠛯、制
裁也。从刀从未。未,物成有滋味,可裁斷。一曰止也。
𠝁
異體𠝦、𠝉、𠜿
古文制如此。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按,以刀斷木,从未猶从木也……古文从彡,象斫木紋。」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未,古枚字,枝榦也。古制、折通用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正曳反頁碼第351頁,第6行,第2字述
裁也。從刀,從未。未,物成有滋味,可裁斷。一曰止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論語》:『旣富矣教之。』故曰『物成而裁斷也』。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51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制如此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征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725頁,第1字許惟賢第322頁,第9字
裁也。
段注《衣部》曰:裁,製衣也。製,裁衣也。此裁之本義。此云制,裁也。裁之引伸之義。古多假折爲制。呂㓝。制以㓝。《墨子》引作折則㓝。魯論。片言可以制獄。古作折獄。《羽獵賦》。不制中以泉臺。制或爲折。又呂㓝。折民惟㓝。四八目引作制民。
从刀未。
段注會意。征例切。十五部。
未,
段注逗。
物成有滋味可裁𣃔。
段注說從未之意。未下曰味也。有滋味可裁𣃔。故刀未爲𠛐。
一曰止也。
段注前義可包此義。
古文制如此。
段注從彡者,裁𣃔之而有文也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、金文像從刀斷木之形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戰國文字「木」形繁化為「未」形,秦文字為強調斷木之義,把木斷為三截。篆文、隸書所從之「未」,承戰國文字斷木訛變之形。《說文‧刀部》:「制,裁也。从刀、从未。」古文增添「彡」,像斫木紋。從刀、從未,表示用刀裁斷樹木。在六書中屬於會意附加虛象。
制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70頁,第1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63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8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80頁,第1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70頁,第1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10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074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49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92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08頁,第2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77頁,第1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395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67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668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64頁【崇文】第145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36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35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569頁,第4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447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