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字概述
〔内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nèi、nà),部首是丨部,总笔画是4画,是独体字。
〔内〕字是嵌套结构,可拆字为“人、冂”或“冂、人”,五行属火。
〔内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冂入。冂( jiōng )表示蒙盖,入表示进入之物,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。本义是入,自外面进入里面。
〔内〕字仓颉码是OB,五笔是MWI,四角号码是40227,郑码是LDOD,中文电码是0355,区位码是3658。
〔内〕字的UNICODE是U+518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869,UTF-32:00005185,UTF-8:E5 86 85。
〔内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116,属常用字。
〔内〕字的近义词是里,反义词是外,异体字是㐻、內、𡗠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入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7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頁,第3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3頁,第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奴對切,餒去聲。《說文》:入也,从冂、入,自外而入也。《玉篇》:裏也。《增韻》:中也。《易・坤卦》:君子敬以直內,義以方外。
义又,《前漢・鼂錯傳》:先爲築室家,有一堂二內。【註】二房也。《韻會》:房室曰內,天子宮禁曰內。漢制,天子內中曰行,內猶禁中也。唐有三內,皇城在長安西北隅,曰西內;東內曰大明宮,在西內之東;南內曰興慶宮,在東內之南。
义又,五內,五中也。〈魏志・王浚傳〉〔註〕:聞命驚愕,五內失守。
义又,職內,官名。《周禮・天官》〔註〕:職內,主人也。若今之泉所入,謂之少內。
义又,河內,地名。《周禮・夏官・職方氏》:河內曰冀北,其山鎭曰霍山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儒稅切 —— 同「汭」,水相入也。或省文作內。
义又,《正韻》同「枘」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〔註〕:調其鑿,內而合之。
音又,《正韻》:奴荅切 —— 同「納」。《孟子》:若已推而內之溝中㊟〔《孟子》作「若己推而內之溝中」,已當為己形誤〕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入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7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9頁,第40字
《周禮・夏官・職方氏》河內曰冀北。
謹照原文冀北改冀州。
注解
〔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入部。
〔內〕字拼音是nèi,独体字,可拆字为冂、入。
〔內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冂入。冂( jiōng )表示蒙蓋,入表示進入之物,合而表示事物被蒙蓋在裡面。本义是入,自外面進入裡面。
〔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èi] ⑴ 裡面,與“外”相對⑵ 稱妻子或妻子家的親戚⑶ 親近㈡ [nà] ⑴ 同“納”,收入;接受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奴對切頁碼第166頁,第15字續丁孫
內
異體内
入也。从冂,自外而入也。
附注桂馥義證:「凡自外入為內,所入之處亦為內。今人分去、入二聲,而入聲之內以『納』為之。」林義光《文源》以為金文「从宀、入」,像入屋中之形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能未反頁碼第416頁,第2行,第1字述
入也,從冂自外而入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冂音坰,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奴對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893頁,第2字許惟賢第396頁,第4字
入也。
段注今人謂所入之処爲內。乃以其引伸之義爲本義也。互易之。故分別讀奴荅切。又多假納爲之矣。《周禮》注云:職內,主入也。內府,主良貨賄藏在內者。然則職內之內是本義。內府之內是引伸之義。
从冂入。
段注小徐曰:冂,音坰。按當音𧠨。許冖冂異篆。冂者,覆也。覆在外。各本無入字。今依《韵會》補。奴對切。十五部。
自外而入也。
段注釋會意之恉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本意作納,引申為內外。
入也,今借用納字,引申訓内外。
白话解释
内,进入。字形采用“冂”作边旁,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、入聲。從
,表示進入某一範圍內;入聲,聲兼義,表示進入。從
、入聲,表示從外面進入到某一範圍內。金文從宀、入聲,表示進入屋內。戰國文字字形從宀、入聲(加一橫線飾筆),承金文字形而來。篆文從冂、入聲,冂字本義為國家最偏遠的疆界,此指某一範圍內。隸書、楷書皆承篆文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內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31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30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36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12頁,第1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06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730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282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864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072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31頁,第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11頁,第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687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445頁【補遺】第1680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36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38頁【崇文】第174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656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221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424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528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