傂字详情

𭗱

zhìㄓˋ

亻部

12画

10

12画 (傂)

左右结构

OHYU OHYN

NPIH

22217

U 5082

WRHM 86 、 WRHW 98

撇、竖、撇、撇、竖、横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横、竖弯钩、撇、横折弯钩/横斜钩

傂字概述

〔傂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hì、sī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傂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虒”。

〔傂〕字仓颉码是OHYU OHYN,五笔是WRHM86,WRHW98,四角号码是22217,郑码是NPIH

〔傂〕字的UNICODE是U+508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610,UTF-32:00005082,UTF-8:E5 82 82。

〔傂〕字异体字是𠈩

汉字解释

1zhìㄓˋ

基本解释

《廣韻》池爾切,上紙,澄。
《廣韻》直離切,平支,澄。
〔偨~〕见“”。偨池:亦作“偨傂”。参差不齐貌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上林赋>》:“偨池茈虒,旋還乎後宫。” 郭璞 注引張揖曰:“偨池,參差也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作“柴池”。

2

基本解释

《廣韻》息移切,平支,心。
傂祁 ,古地名。《广韵·平支》:“ 傂祁 ,地名。在 絳 西,臨 汾水 。”

3ㄊㄧˊ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。
汉 时 渔阳郡 有 傂奚县 。见《後汉书·郡国志五》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作“厗奚”,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厗,音題。”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:“厗皆當爲虒。韻書,虒厗二字,並有題音,易於相亂。……故虒誤作厗。《郡國志》 鮑邱水 注,並作 傂奚 。”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8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112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37頁,第8

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𡭗切,音豸 —— 偨傂,不齊也。

又,《廣韻》與虒同。傂祁,地名。亦作虒。

注解

〔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

〔傂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ì、s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虒

〔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ì] ⑴ 《廣韻》池爾切,上紙,澄。⑵ 《廣韻》直離切,平支,澄。⑶ 〔偨~〕见“偨”。偨池:亦作“偨傂”。参差不齐貌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上林赋>》:“偨池茈虒,旋還乎後宫。” 郭璞 注引張揖曰:“偨池,參差也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作“柴池”。 [sī] ⑴ 《廣韻》息移切,平支,心。⑵ 傂祁 ,古地名。《广韵·平支》:“ 傂祁 ,地名。在 絳 西,臨 汾水 。” [tí] ⑴ 同“虒”。⑵ 汉 时 渔阳郡 有 傂奚县 。见《後汉书·郡国志五》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作“厗奚”,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厗,音題。”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:“厗皆當爲虒。韻書,虒厗二字,並有題音,易於相亂。……故虒誤作厗。《郡國志》 鮑邱水 注,並作 傂奚 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