䌷字概述
〔䌷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chōu、chóu),部首是纟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䌷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纟、由”。
〔䌷〕字仓颉码是VMLW,五笔是XMG,四角号码是25160,郑码是ZKIA。
〔䌷〕字的UNICODE是U+433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7207,UTF-32:00004337,UTF-8:E4 8C B7。
〔䌷〕字异体字是紬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99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19頁,第3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81頁,第29字
音《廣韻》:直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陳留切,𡘋音儔。《說文》:大絲繒也。《急就篇》〔註〕:抽引麤繭緒紡而織之曰紬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丑鳩切,音抽。《釋名》:紬,抽也 —— 絲端出細緒也。
义又,謂之經。《史記・歷書》㊟〔即《史記・曆書》〕:紬績日分。【註】紬績者,如女工紬緝之。
义又,《史記・太史公自序》:紬史記金匱石室之書。【註】紬,謂綴集之也。
义又,《前漢・谷永傳》:燕見紬繹。【註】師古曰:紬,讀曰抽。紬繹者,引其端緒也。
义又,宋玉〈高唐賦〉:紬大絃而雅聲流。【註】紬,引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直祐切,音宙。《博雅》:業也。《類篇》:𦂈,或作紬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似救切,音岫。《類篇》:緒也。
注解
〔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紬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hōu、chó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由。
〔紬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糸,由声。本义是粗绸。
〔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ōu] ⑴ 抽引,理出丝缕的头绪。⑵ 缀集:“迁为太史令,~史记石室金匮之书。”㈡ [chóu] ⑴ 古同“绸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直由切頁碼第434頁,第9字續丁孫
紬
大絲繒也。从糸由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直由切頁碼第1030頁,第5行,第2字述
大絲繒也。從糸由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直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592頁,第5字許惟賢第1128頁,第7字
大絲繒也。
段注大絲較常絲爲大也。《左傳》。衞文公大帛之冠。大帛謂大絲繒。《後漢書》大練亦謂大絲練也。《獨𣃔》說飛軨以緹紬廣八尺。長拄地。今繒帛通呼爲紬。不必大絲也。叚借爲抽字。《史記》。紬石室金匱之書。徐廣音抽。師古《漢書》音冑。皆是也。音胄謂同籒也。籒者,讀書也。《釋名》曰:紬,抽也。抽引絲耑出細緒也。與許說迥異。
从糸。由聲。
段注直由切。三部。
紬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57頁,第1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00頁,第9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2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73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14頁,第1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898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189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38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739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2頁,第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49頁,第1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524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636頁【補遺】第1790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944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26頁【崇文】第450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871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180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202頁,第1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