𦎽字详情

𭗱

𦎽

huánㄏㄨㄢˊ

羊部

17画

11

13画 (莧)

左右结构

TQTBU

UCEL

U 263BD

UDAQ

𦎽字概述

𦎽〕字拼音是(huán),部首是羊部,总笔画是17画

𦎽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羊、莧”或“、莧”。

𦎽〕字仓颉码是TQTBU,五笔是UDAQ,郑码是UCEL

𦎽〕字的UNICODE是U+263B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6605,UTF-32:000263BD,UTF-8:F0 A6 8E BD。

𦎽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𦎽

huánㄏㄨㄢˊ
拼音huán。俗“𦏊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𦎽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77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1035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1003頁,第10

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侯襉切,藖去聲。說文》:莧菜也。博雅》:莧,莔也。管子・地員篇》:𩏴下于莧,莧下于蒲。爾雅・釋草》:蕢,赤莧。【註】今莧菜之有赤莖者。

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形甸切,音現。易・夬卦》:莧陸夬夬。【註】莧陸,草之柔脃者,馬鄭王皆云莧陸,一名商陸。

又,《集韻》:戸版切,音浣 —— 與莞同。莞爾,笑貌。〇【按】《集韻》又胡官切,音桓 —— 山羊細角也。

注解

〔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莧〕字拼音是xi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見

〔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àn] ⑴ 〔~菜〕一年生草本植物,莖細長,葉橢圓形,開綠白色或黃綠色小花,莖和葉可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