𤝻字概述
〔𤝻〕字拼音是(yí),部首是犭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𤝻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犭、多”。
〔𤝻〕字仓颉码是KHNIN,五笔是QTQQ,郑码是QMRR。
〔𤝻〕字的UNICODE是U+2477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9371,UTF-32:0002477B,UTF-8:F0 A4 9D BB。
〔𤝻〕字异体字是狏、𧳁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◎拼音yí。传说中的一种怪兽, 似狗,尾巴白色, 眼睛和嘴红色。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犬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699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10頁,第2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63頁,第24字
音《廣韻》:戈支切;《集韻》:余支切,𡘋音移。《廣韻》:獸名。似犬,尾白,目、喙赤。《山海經》:鮮山有獸,其狀如膜犬,赤喙,赤目,白尾,見則邑有火,名曰𤝻卽。【註】《談薈》曰:火獸,兆火。𤝻卽火獸,見則邑有火災也。《集韻》或作𧳁、𤜣。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下 部首:犬部
愛日堂藏本: 第421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7頁,第34字
《廣韻》戈支切。
謹照原文戈改弋。
注解
〔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。
〔𤝻〕字拼音是y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犭、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