㨫字概述
〔㨫〕字拼音是(lǎn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㨫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监”。
〔㨫〕字仓颉码是QLIT,五笔是RJTL,四角号码是58012,郑码是DKML。
〔㨫〕字的UNICODE是U+3A2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4891,UTF-32:00003A2B,UTF-8:E3 A8 AB。
〔㨫〕字异体字是㩜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㨫”,请参考“㩜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96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60頁,第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07頁,第27字
义同上(同「擥」)。《前漢・五行志》:㩜仲舒別向歆。【註】㩜謂引取之。又,〈陳湯傳〉:㩜城郭之兵。【註】總持也。又,〈息夫躬傳〉:撫神龍兮㩜其須。【註】謂執持之。
音又,《唐韻》:魯甘切;《集韻》:盧甘切,𡘋音藍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㩜〕字拼音是l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監。
〔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ǎn] ⑴ 同“擥(攬)”。《玉篇•手部》:“㩜,持也。”《正字通•手部》:“㩜,同擥。”《漢書•息夫躬傳》:“嗟若是兮欲何留,撫神龍兮㩜其鬚。”《後漢書•光武帝紀》:“故能明慎政體,總㩜權綱,量時度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