㞷字详情

𭗱

huángㄏㄨㄤˊ

山部

7画

4

7画 (㞷)

上下结构

UMG

ZIC

22104

U 37B7

BHGF

㞷字概述

〔㞷〕字拼音是(huáng),部首是山部,总笔画是7画

〔㞷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屮、王”或“、王”。

〔㞷〕字仓颉码是UMG,五笔是BHGF,四角号码是22104,郑码是ZIC

〔㞷〕字的UNICODE是U+37B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4263,UTF-32:000037B7,UTF-8:E3 9E B7。

〔㞷〕字异体字是𡴍

汉字解释

huángㄏㄨㄤˊ

基本解释

草木奋发而生。《説文•之部》:“㞷,艸木妄生也。”徐鍇繫傳:“妄生謂非所生而生。從之,在土上,土上益高非其宜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妄生猶怒生也。”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屮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21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305頁,第6

標點整理本: 第244頁,第51

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胡光切,音皇。說文》:艸木妄生也。从屮、从王,與古文封字从㞢土會意不同。凡狂匡往字从此。〇【按】《總要》音汪,艸木大茁也;《同文備考》音旺,艸木生也;舊註从《廣韻》巨王切,音狂,非。

注解

〔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屮部

〔㞷〕字拼音是huá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䶹、王

〔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uáng] ⑴ 草木奋发而生。《説文•之部》:“㞷,艸木妄生也。”徐鍇繫傳:“妄生謂非所生而生。從之,在土上,土上益高非其宜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妄生猶怒生也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戶光切頁碼197頁,第5

𡉚

異體㞷、𡴍

𡉚艸木妄生也。从之在土上。讀若皇。

鉉注徐鍇曰:「妄生謂非所宜生。《傳》曰:『門上生莠。』从之在土上。土上益高,非所宜也。」

附注王筠句讀:「一,即是地,下又加土,屮居其上,翹然傑出,故云妄生。之在土上者,猶言出于土上也。」按:《說文・土部》「封」字的古文亦作「𡉚」,與《之部》的「𡉚」字形相混。

蔣注《義證》:本書封古文作𡉚,與此文同,當有一誤。

蔣注王筠《句讀》:一卽是地,下又加土,屮居其上,翹然傑出,故云妄生。之在土上者,猶言出于土上也。

蔣注案:从之,疑當作从屮,因形近致譌,否則與艸木妄生何干?古文封作𡉚,此字當作㞷。凡从㞷之字,俗皆从王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戶荒反頁碼505頁,第4行,第1

𡉚艸木妄生。從之在土上,讀若皇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妄生,謂非所生而生。《史》曰:『芳蘭當門。』又『莠生門上。』故從之在土上。土上,益高,非其冝也。會意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505頁,第5行,第1

𡴍

𡴍古文。

鍇注臣鍇曰:「𡈼者,厚也,與土義同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戸光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088頁,第3許惟賢481頁,第5

𡴍艸木妄生也。

段注㞷妄曡韵。妄生猶怒生也。

𡳿在土上。讀若皇。

段注户光切。十部。

古文。

段注按从㞢从𡈼,會意也。鉉本無此。然宋本文二之下有重一㒳字。則知固有此篆。與小徐本同。《辵部》古文往作𨓹,从此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《荀子》:「狂生者,不胥(待)時而落」。狂字即㞷(皇)字,狂生者,妄生也;妄生者,不從其時而生也。

艸木妄生,引申為人所往則加彳,又由怒生引申為狂妄,則加犬旁。

草木妄生也。《荀子》:「狂生(與今之所謂狂生異)者,不胥(待也)時而落」。狂=㞷。不以其時而生曰妄生,段注非。

𡉚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90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503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390頁
4說文校箋第252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242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866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513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27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280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53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249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200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319頁【補遺】第16927頁
14通訓定聲第3625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524頁【崇文】第2093頁
16說文句讀第794頁
17說文新證第499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261頁,第3字
19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65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604頁,第1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府容切頁碼454頁,第13

封爵諸矦之土也。从𡳿从土从寸,守其制度也。公矦,百里;伯,七十里;子男,五十里。

鉉注徐鍇曰:「各之其土也。會意。」

𡉚

𡉚古文封省。

𡊽

異體𡉘

𡊽籒文从𡴀

附注按:「封」與「丰」古同字。甲骨文、金文像植樹於土堆之形。《說文》所訓為引申義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敷容反頁碼1067頁,第6行,第1

𡊽爵諸侯之土也。從土、之、寸。寸,其制度也。公侯百里,伯七十里,子男五十里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此會意,各之其土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1067頁,第7行,第1

籒文封從丰、土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1067頁,第7行,第2

古文封省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府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2748頁,第5許惟賢1195頁,第1

𡊽爵諸侯之土也。

段注謂爵命諸侯以是土也。詩《毛傳》。之子,嫁子也。之事,祭事也。《莊子》之人也,卽是人也。然則之土言是土也。其義之土,故其字从之土。引申爲凡畛域之偁。《大司徒》注曰:封,起土畍也。封人注曰:聚土曰封。謂壝堳埒及小封疆也。《冢人》注曰:王公曰丘。諸臣曰封。又引申爲大也。又引申爲緘固之偁。

从之土。从寸。

段注合三字會意。府容切。九部。

寸,

段注逗。

守其制度也。

段注此說从寸之意。凡法度曰寸。尊字,寺字下皆曰有法度。

公侯百里。伯七十里。子男五十里。

段注此用《孟子》及《王制》之說。所謂制度也。

籒文封。从丰土。

段注从土,丰聲也。

古文封省。

段注無寸也。从㞢土,則與㞢部讀若皇者同字。猶豕亥古文同作𢁓也。艸木𡚶生字之在土上。之之本義也。爵諸侯之土字从之土。之之引申叚借義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古人封绪侯以社稷壇之土,故堆高土亦為封。古人封信亦以泥,故稱印泥。○丸泥石以封函谷。

从之,草出地;从寸,手以[挹]土,封之也。引申為封諸侯,亦以泥(社稷)封之也。蟻堆土曰蟻封是也。或引《春秋大傳》:天子社壇,其土有五色;封諸侯于東用青,其餘各从其方色。引申為畛域之稱,亦由堆泥引申;訓大,亦由土堆引申,猶墳、冢、京引申為「大」同。

从之者。之,往也,封、邦古音同(古江合于東故)。古人封諸侯以社稷壇之土(?),故堆高土亦為封。古人封信亦以泥,故稱印泥(?)。

古人封諸侯以社稷壇之土,故堆高土亦為封。古人封信亦以泥,故稱印泥。

白话解释

封,伯爵诸侯的封地。字形采用“之、土、寸”会义,“寸”表示遵守封建制度。公侯,封地百里;伯爵,封地七十里;子男,封地 五十里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字形左邊像植物生長在土上,右邊是手,就像用手栽種的樣子。古人常用培土種樹作為界線,稱為「封疆畫界」。戰國文字左邊像樹種在土上,右邊變作「寸」。篆文字形左從「㞢」、「土」,右從「寸」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是古帝王分爵位及土地給予貴族、功臣的意思。分土地有一定的制度,所以從「寸」。隸書二個形體,一個右從「寸」,而左邊像是植物;另外一個左下方保留「土」形,而左上方卻也變作「土」,已經不能具體呈現種植的意思。楷書沿襲隸書,左邊作二「土」重疊的字形。

封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99頁,第13字
2陳昌治本第1158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862頁
4說文校箋第603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539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1999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347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70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867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59頁,第7字
11標注說文第579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477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3223頁【補遺】第17988頁
14通訓定聲第21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196頁【崇文】第4781頁
16說文句讀第1977頁
17說文新證第909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566頁,第5字
19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237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250頁,第7字